上颌窦牙源性囊肿

上颌窦牙源性囊肿

概述:凡上颌窦内由牙齿发育障碍或病变所形成的囊肿,统称为牙源性囊肿(odontogenic cyst)。包括含齿囊肿(dentigerous cyst)又称滤泡囊肿(follicular cyst)和齿根囊肿(dental root cyst)两种。

流行病学

流行病学:一般发生在10岁以后和40岁以前。因囊内含牙而得名。

病因

病因:含齿囊肿的发生与牙齿发育的缺陷有关,往往发现有未长出的恒齿或是额外齿。此种未长出的牙齿在牙槽骨中,如异物一样,刺激了造釉细胞而产生增殖性变化和分泌物,形成囊肿。囊肿内多含有牙齿(图1)。
    齿根囊肿与含齿囊肿的来源不同,齿根囊肿是由于齿根感染造成损害,齿髓坏死而形成肉芽肿或脓肿,以后齿骨质上皮细胞长入肉芽肿或脓肿内形成囊肿(图2)。

发病机制

发病机制:含齿囊肿中未长出的牙齿和增殖的造釉细胞被包围在囊肿内,侵入上颌窦腔。随着囊肿内分泌物逐渐增加,压迫骨壁,使骨壁变薄、萎缩、膨胀,形成面颊隆起。囊肿有一纤维组织包膜,内层为鳞状上皮,囊腔内有棕色或黄色黏液,液体内含有胆固醇结晶。而齿根囊肿的内壁是鳞状上皮,有时是柱状上皮;如有感染发生,上皮被破坏,代以纤维组织。囊液为黄色水样液或稀黏液,同样含胆固醇结晶。

临床表现

临床表现:囊肿体积小时无症状,当囊肿长大时即产生面颊部隆起畸形,鼻腔堵塞,眼球向上移位及视力障碍等。齿根囊肿较含齿囊肿为小,多发生于上颌切牙,尖牙和双尖牙根的唇面,如囊肿过大亦可使面颊隆起。

并发症

并发症:牙源性上颌窦炎可引起慢性上颌窦炎,脓涕常有恶臭味。检查见中鼻甲肿大或肥大、息肉样变,中鼻道中后部、下鼻甲表面甚至鼻底存有黏脓性分泌物,上颌窦穿刺冲洗有黏脓液冲出。

实验室检查

实验室检查:

其他辅助检查

其他辅助检查:X线摄片见黏液囊肿鼻窦腔扩大,窦壁变薄或消失、囊肿阴影边缘光滑、密度均匀。黏膜囊肿在上颌窦内有局限性边界清晰的半圆形阴影。牙源性囊肿窦内含有牙齿或牙根骨质吸收和囊影。

诊断

诊断:根据慢性病史,口腔检查常发现有一牙缺如,由于囊肿的压迫所致的面部畸形,包括面颊部隆起,鼻腔外壁向内推移。囊肿前骨壁变薄,按之有乒乓球或破蛋壳感,穿刺可抽出黄色黏液。X线片示窦腔扩大,囊肿阴影内含有牙影,含齿囊肿诊断即可确定。而齿根囊肿X线片示病牙根尖部小圆形囊影,其周围有吸收现象。

鉴别诊断

鉴别诊断:在诊断时要注意与鼻及鼻窦的肿瘤相鉴别,鼻、鼻窦的CT和(或)MRI可明确病变部位。囊肿的穿刺有助于诊断。对无临床表现的囊肿可以观察,有临床症状的囊肿可采用手术治疗。对牙源性上颌窦囊肿应同时治疗病牙。

治疗

治疗:囊肿小者,可采用唇龈沟进路切除,不进入上颌窦;囊肿大者。可采用上颌窦根治术,将囊肿全部取出。对于齿根囊肿,应同时治疗病牙,可拔除病牙或行保守治疗。

预后

预后:该病采用鼻内或鼻外进路囊肿彻底切除,建立鼻窦鼻腔通畅引流,牙源性者尚需去除病牙,可获根治。

预防

预防:及早检查、发现、治疗病牙,可预防牙源性囊肿发生。

轻触这里
关闭目录

目录

Copyrights 2005-2022 导医网 版权所有